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所以学《法华经》的人,最好先有空观的基础会比较好。如果说一开始从人天乘直接学《法华经》,你可能会(当然只是可能,因为每一个人善根不一样,一般人会)觉得看不出《法华经》好在哪里,你看不出来。你说我以前在修人天乘就是这样子啊。但如果是修过空观的人,经过一段的寂静,有一点以空性为住,跑不出来的时候,《法华经》对你是最好的妙药。它会让你从排斥因缘所生法而把它转成一种历练。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法华经》能够“荡化城之执教,废草庵之滞情;开方便之权门,示真实之妙理”。就这个概念。
乙三、结示分三:丙一、佛法妙;丙二、众生法妙;丙三、心法妙
好,我们看最后的总结。
整部经题就是妙法跟莲花。妙法跟莲花的修学,天台智者大师是分成三块来说明。
丙一、佛法妙。
我们先看第一个,佛法妙。
一、佛法妙。经云:“是法甚深妙,难见难可了。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又云:“及佛诸余法,亦无能测者。”故佛法妙也。
佛法妙,是讲到佛法界的微妙不可思议。在本经里面讲到不可思议有两个:
第一个,是从佛陀的智慧,“是法甚深妙”。就是前面十四品里面其中一段经文说,佛陀的智慧,那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那个中道的实相现前的时候,是“难见难可了”。整个九法界的众生用他的智慧去思考,都很难知道佛陀的智慧是怎么回事,就是下位不知上位。所以佛陀说,你把文殊、普贤……所有的等觉菩萨全部加起来去思考佛陀的智慧,你不知道佛陀的智慧是怎么回事。这是讲佛陀的智慧是不可思议的。
第二个,佛陀的功德,“及佛诸余法”。佛陀所成就种种波罗蜜的功德,也是甚深广大、不可思议。
你看神通就好了,以这个神通的功德来说。你看阿罗汉显神通。佛陀在世的时候,提婆达多为了害佛,把大象给灌醉。灌醉以后,这个醉象往僧团的地方冲过来。佛陀带着诸大弟子去托钵的时候,阿罗汉就用神通飞到虚空,自我保护。因为阿罗汉的心中只有一个概念,他没有菩提心,就是涅盘寂静。他是:我就是保护我的寂静。所以他一旦受到伤害的时候,他的内心世界的道就现出来——他的寂静。佛陀的心不是寂静,叫做菩提。他不是考虑自己,他悲悯这个大象即将造罪。所以佛陀的手入慈心三昧,现出来的时候,现出五个狮子把大象调伏了。
诸位!同样是一个神通。所以法门不能论高下。这个道,同样神通,阿罗汉的心态追求寂静,他的神通就自我保护;佛陀的心是菩提,所以他的神通能够转一切众生的烦恼而趋向菩提。
这个地方是赞叹佛陀的智慧跟功德。
丙二、众生法妙。
我们看众生法界的妙。
二、众生法妙。经云:“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若众生无佛知见,何所论开?当知佛之知见,蕴在众生。故众生法妙。
当然,我们众生法界,从因缘所生法来说是烦恼障、业障、报障,这当然不妙了。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因缘所生法——所谓轮回的后遗症拨开来,佛陀说,能够使令我们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也就是说,佛陀为什么能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呢?表示我们有那个知见。
诸位!佛陀不可能把一个东西送给你,不可能。佛陀只有引导你去找到本来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所以佛陀的知见、佛陀的智慧,是在所有的污泥当中,烦恼障、业障、报障当中,有一个佛陀的知见。
一念心性,它让我们凡夫最感动的只有一句话,就一句话就够了,叫做“在凡不减,在圣不增”。这句话对我们太重要了!就是说,从因缘的角度我们看佛陀,那甚深广大。我们是如此的业障深重,弥陀是万德庄严。这是从因缘法看,从佛法界降到凡夫法界,降了四个法界。但是如果把佛陀拉到一念心性,把凡夫也拉到一念心性,那是一切法如。所以,我们只有回到一念心性,才能够跟佛陀是平等的。就是一念心性它不受轮回(因缘所生法的影响),这个对我们很重要。叫做:在凡,你一天到晚打妄想,它也没有减少;在圣,佛陀有无量的功德,但是它也没有增加一点。“处生死而不染,居涅盘而不净。”这个地方就是我们唯一的希望。如果这种能量你不用,你一定要在因缘所生法上去下功夫,那你就不知道要修到什么时候了。
就是说,在我们种种的烦恼障、业障、报障当中,其实有一种很大的力量,它没有失掉的。如果你善加运用、善加启动的话,那就是两种力量:外有法力,内有心力。如果你把这个力量放弃了,那对你来说众生法就不妙了,那你人生只有一个定位,叫做业障深重,就讲完了。
所以,我们一方面是业障深重,但是我们又众生法妙,这是第二个。
丙三、心法妙。
第三个,我们看心法妙。
三、心法妙。经云:“修摄其心,观一切法不动不退。”净名云:“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华严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故心法妙也!
我们一念心也是分成两块。如果是通过轮回的熏习的,那这个心就不妙了,这个就叫打妄想了,是有所得的攀缘心。但是如果说你把这个表层的妄想的心收摄一下——这个收摄当然不是禅定了,重要的是观照,回光返照,正念真如,一心三观,这个时候你就能够观一切法不动不退,你所修的功德就不容易退转。
《净名经》云:“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这样讲好了,我们这一念心为什么叫不二法门呢?生死轮回是它创造出来的,菩提功德也是它创造出来,所以你成佛以后叫做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其实,你成佛以后,所有的东西都不是法门给你,也不是佛陀给你的。他们只是引导你,把你自己的东西开显出来而已。
诸位!你心里面没有的东西你不会出现的,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你说,欸,我今天会堕落到轮回是他害的。不对!他只是个助缘,你一定有自己的内因,你一定自己有攀缘心、有烦恼。所以,烦恼是我们的心创造出来的,诸佛解脱也是由我们一念心性本自具足所创造出来的。结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一念心性的角度,佛陀、众生是平等的。
那么智者大师讲这三个概念是干什么?诸位!注意一个字就好。佛法界、众生法界跟心法界,后面都有一个什么?都有一个“妙”字。有没有?这个就是生命的希望出现了。
当我们从众生法界要到佛法界的时候,你有两条路可以走:
第一个,你走因缘所生法这条路。我不走《法华经》,我先从断恶修善,再修空观,再发菩提心,我走其他的经典。这是走因缘的路,完全依从法力。我不启动我内心的自性功德力,我把这个“妙”拿掉,从众生法界到佛法界。那就修道多辛苦了,你很多的问题要面对了。
如果说我们今天把众生法界跟佛法界找到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就是心法妙,一念心性,那么这个时候就是成佛的捷径出现了。所以,我们要善用这个“妙”字!因为它可以把众生法界跟佛法界搭上一个很关键的平台。
也就是说,佛法界有它的因缘所生法跟一念心性。当然,佛陀的因缘所生法是非常殊胜的,那是他修六波罗蜜得到的。所以佛法界是一念的清净心跟万德庄严的结合,叫做佛法界。众生法界是惑业苦跟一念心性的结合。心法界是无量无边的妄想跟一念的心性的结合。所以,你如果撇开一念心性,把一念心性拿掉,完全从因缘所生法来修,那你就很难修行了,那你就变成从惑业苦要到功德庄严,那这个过程就很复杂了。
★宝子们,预收八零之团宠小娇妻求戳戳本文文案(晚6点日更,挖坑必填,收藏我吧)小星,咱们是假离婚,这十块钱给你,你养孩子,等我回城安排好工作,就来接你们娘仨去城里享福,你等着我。苏星夜...
宇宙无尽的深渊中,无数条巨大的锁链从黑暗中穿梭,互相交织,紧缚在一颗跳动的星球心脏上。真实的克苏鲁,蒸汽朋克,生物智械,未来黑科技百花齐放,无数的文明也被人类敲开大门。...
求作者专栏收藏哦阮觅嫁给了南阳侯府的次子顾云暄,可是这位侯府次子不仅混账,还被阮觅发现他有一朝显贵就要降妻为妾的心思。阮觅怒,不顾众人反对坚决和他和离了。可是和离不过三年,顾云暄突然篡位称帝了!阮觅眼前一黑,这回还有人敢娶她吗?阮觅她叔她婶她兄嫂这是重点吗?新帝呵,谁敢娶朕前妻,朕灭他满门!太子呵,谁敢觊觎孤母后,孤打断他的腿!阮觅呵呵,你还没人家腿高呢!!※男女主土著,女配穿越※男主追妻火葬场,女主只想锤爆皇帝狗头新文新鲜完结,求收藏支持1970年的夏天苏若正收拾着行礼,过几天她就要去青大读书,那里还有她青梅竹马的未婚夫正等着她。可是一觉醒来,她却成了一个偏僻乡村的知青,床前站着一个陌生的军装男人,床头有一个娃正叫着她阿妈。她转头,就看到破旧的床头柜上,有一个日历,上面印着,1977。苏若我还是个宝宝呢!专栏最新完结古言欢迎一阅哦明舒前世身份被夺,流落乡野,误成为燕王赵景烜的侍妾。而堂妹夺了她的身份,享受着她母亲的一切,伯父也踩在他父亲的尸骨上享受着皇家的恩宠。及至燕王成为独揽朝纲,只手遮天的摄政王,有人又处心积虑的毒杀了她,好让堂妹可以作为她的替身嫁给燕王。她毒发身亡,再睁开眼,竟然一下子又回到了十年前,成了那个即将被卖去艺坊的八岁小姑娘。更多完结文在作者专栏哦外戚之女娇妾为后姝色无双绝色多祸害民国贵女...
为什么要成为海贼王?非要说的话,应该是因为一时兴起的蓄谋已久吧。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海贼从歌之魔王开始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林恩穿越到了一个类似欧洲中世纪却拥有着魔力的神奇世界。在这里,魔力能够影响控制基本粒子。是以科学理论既为魔法公式!名为施法者实为科学家的巫师们,在教廷的围追堵截下艰难的探索着世界的真理,直至林恩的到来,掀起了一场异界版的文艺复兴被誉为地狱之炎的白磷火,极寒冰冻的液氮领域,共振频率杀人于无形我们将以魔法的角度重新审视世界,在这里科学即是魔法,魔法即是科学!...
凤家嫡女,嫡系血脉,升修为,练丹药,抢城池,过着悠闲的日子。什么?你说血脉?凤家第一嫡系血脉我不怕什么?你说契约兽?饕餮知道吗?一口吞了你。什么?你说什么修为?大陆第一辅助,天音师了解一下。只不过凤倾城却早已经被某个糟老头子预定,只不过糟老头子时不时的还沉睡,看着身边的人都秀恩爱,凤倾城表示,我忍…...